双十一,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在这场购物盛宴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一些“套路”的存在?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揭秘双十一淘宝涨价套路,让你在购物时不再被“低价”蒙蔽双眼!
一、提前涨价,制造紧张气氛
套路一:提前涨价,营造稀缺感
在双十一活动开始前,一些商家会提前将商品价格上调,然后在活动期间以“原价”出售,制造一种“稀缺”的假象。其实,这种涨价行为只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
示例:
原价(元) | 涨价后(元) | 活动价(元) |
---|---|---|
100 | 150 | 120 |
分析:商家通过提前涨价,让消费者在活动期间产生一种“抢购”的心理,从而提高销量。
二、虚假折扣,误导消费者
套路二:虚假折扣,诱导消费
在双十一活动中,一些商家会打出“五折”、“八折”等极具吸引力的折扣,但实际上,这些折扣往往只是针对部分商品,或者是在活动期间限时限量。
示例:
商品名称 | 原价(元) | 折扣 | 实际折扣 |
---|---|---|---|
衣服 | 100 | 5折 | 50% |
鞋子 | 200 | 8折 | 80% |
分析:商家通过虚假折扣,误导消费者,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在享受优惠,从而促使他们购买。
三、捆绑销售,提高利润
套路三:捆绑销售,提高利润
在双十一活动中,一些商家会将多个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售,并以“优惠”的价格出售。但实际上,这种捆绑销售往往让消费者购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
示例:
商品名称 | 原价(元) | 捆绑价(元) |
---|---|---|
手机 | 3000 | 2800 |
保护套 | 100 | 100 |
耳机 | 200 | 200 |
总计 | 3400 | 3000 |
分析:商家通过捆绑销售,提高单件商品的利润,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限时抢购,刺激消费
套路四:限时抢购,刺激消费
在双十一活动中,一些商家会推出限时抢购活动,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完成购买。这种做法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抢购”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冲动消费。
示例:
商品名称 | 原价(元) | 限时抢购价(元) |
---|---|---|
电视 | 5000 | 4500 |
分析:商家通过限时抢购,刺激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完成购买,从而提高销量。
双十一淘宝涨价套路层出不穷,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被“低价”蒙蔽。以下是一些购物建议:
1. 提前做好功课:在双十一活动前,提前了解心仪商品的价格,避免被商家涨价套路所迷惑。
2. 理性消费:不要被虚假折扣、限时抢购等手段所诱导,理性对待购物。
3. 关注评价:在购买商品时,关注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避开涨价套路,买到心仪的商品!
双十一的套路有哪些
双十一促销套路有:激发购买欲望,给买家占便宜的感觉;价格歧视,利润最大化;引发购物冲动等等。
套路逻辑一:激发购买欲望,给买家占便宜的感觉
所谓“促销”,就是为了激发买家的购买欲望。“哇,这家店有优惠哎”。“哇,只要99,好便宜啊”。“哇,满300减100。这优惠力度也太大了。”
在各种优惠的刺激之下,很多人会变得非理性,会感觉双十一买东西很划算,下意识地忽略商品真实的优惠力度,然后不断地买买买,而且还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冲着优惠去,这是很多人选择在双十一购物的重要原因。但在收到货,冷静下来后就会发现,自己买了一堆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基于买家的这种优惠倾向,卖家适度上调价格,然后才能给你一个大一点的折扣。要不然,商家没法给你打折,也就没法激活你的购买欲望。
这就是先提价再涨价的基本动因。
套路逻辑二:价格歧视,利润最大化
促销套路多,是典型的价格歧视。同样的商品,以不一样的价格卖给不同的人就是价格歧视。同样一架航班的机票,提前很长时间购买3折、4折,但是不能退改签;不怎么提前的7折、8折,甚至原价,这就是价格歧视。
通过价格歧视,航空公司精准的区分了客户,以不同的售价做到了利润最大化。复杂的促销套路,算的人头晕脑胀。
有的人,尤其是觉得自己时间价值大于金钱价值的人,他不想浪费时间去领券,找优惠,不管你什么套路,直接购买,以最节省时间的方式帮助商家获得了最大利润。而有的人,恰恰相反,精打细算,所有优惠,都要弄到手才算完。喂猫换红包、分享激活红包、各种抽奖、各种补贴……完全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
结果是,前一种人花了更多的钱购物,后一种人花了更多的时间购物。
套路逻辑三:引发购物冲动
双十一到了,你打开淘宝首页,跳出一个抢红包的连接,抢了红包后引导你到商品列表页,逛了一圈后,你猛然想起自己要买的东西,于是回到首页搜索心仪的宝贝,然后从商品详情页,逛到店铺首页领店铺优惠券,再到宝贝详情页领个红包,逛来逛去;
最后又到淘宝特价版逛一圈,半天逛下来的结果是,看到了更多想要的东西,买了更多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贡献了更多的销售额。而原本,你只想要一个优惠的。
这个时候,你也许明白了引导你浏览商品15秒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你看到更多的宝贝,刺激你的购买欲望。
套路逻辑四:控制价格
很多品牌商品,比如华为手机,格力空调,价格很多时候都是全国统一的,为了不使价格混乱,基本上不会直接对价格进行调整,双十一也不会例外。
但为了追求更多的销量,往往会采取其他的方式变相降价,比如优惠券、赠品、补贴、红包等来刺激购买,力度因平台而异。这就使得促销机制越来越复杂。
从平台的角度看,不同的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为这些平台入驻的品牌越来越趋同,大品牌各个平台都在卖,要如何吸引买家去自己的平台买呢?这就有了所谓的平台优惠券,甚至补贴,让消费者觉得在自己平台买更划算。
扩展资料:
新经济业态撞上“颜值时代”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段时间乐秀CFO王传勇的工作,那就是“忙”。但忙归忙,王传勇劲头十足,丝毫不觉得累。“‘双十一’到了,我们要抓住机会,再冲一把。本以为今年会受疫情影响,没想到销售形势不错,订单还没断过。
就说疫情影响最大的一到三月,我们销售同比增长41%。”王传勇介绍,公司去年在成立两年之际营收达到了4个多亿,预计今年能翻一番,突破8亿元。
不仅是乐秀,杭州悠可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悠可”)的员工们同样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作为多个国际知名美妆品牌的代理商,悠可独家运营着40多个天猫官方旗舰店。在二楼的运营中心里,各小组紧张地盯着各店铺的产品呈现、销售方案推进进展;三楼的所有直播间全部都在使用中,主播们面对镜头,忙着介绍产品……
双十一促销套路有什么
一、直播带货
各大电商平台的主播们卖力讲解、分享体验,加上粉丝们提升屏的评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通过直播下单购物。当前,网络直播的购物方式越来越普及,同时也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
据中消协调查统计,消费者投诉的“槽点”主要有: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
直播提升粉丝数据、销售量提升销量造假“杀雏”;主播将消费者引至第三方,该平台信用资质不佳或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权利等。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要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建议消费者不轻信商家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
购买商品前要货比三家,先了解商品的大概市场价格,再对商家促销活动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避免受不实促销诱惑而冲动消费。
二、优惠活动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有时候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
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了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大精力,最后只有满满的失落感;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
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在“双11”等大促活动期间,部分平台、商家以促销活动的名义进行推广,表面上是让利消费者,实则清库存,甚至借助低价来推销其劣质商品。
消费者一旦禁不住诱惑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引发消费纠纷。中消协提示:面对各种促销、优惠广告,消费者首先要保持理智,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意识,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被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冲昏头脑。
在面对商家为“清库存”而进行大促时,消费者最好先清理一下自己的“库存”,也许家里还囤积着上次大促时血拼的商品。因此,建议消费者量需而入,千万不要为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再浪费精力和金钱了。
三、加大售后服务
一些商家重视销售、轻视售后服务,如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不向消费者提供购物发票、售后电话无人接听形同虚设、商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却要求消费者去鉴定、不履行“三包”义务、对消费者退货或者退款请求拖延处理等。
有的商家为了冲击销量而虚标库存,还有的商家打出“秒杀”“竞拍”等低价促销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后,商家或是迟迟不发货等待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或是以“订单异常”“商品缺货”“操作失误”“系统错误”等借口为由单方面强制“砍单”,由于下单的消费者数量较多。
若商家不能妥善处理,极易引发群体性消费纠纷。中消协提示: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其经营行为相对较为规范,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也有较高的保障。
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价格便宜就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消费者要注意索取并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相应的商家承诺,通过网络购物的,还应将订单信息、购物聊天记录等留存,作为维权证据。
发生消费纠纷时,可先与商家以及平台进行沟通,如联系不上或者无法达成一致的,可向12315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扩展资料:
社会评价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汹涌客流和极为庞大的单日成交量显示了老百姓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这对拉动内需无疑是个积极信号。电子商务需求的逆势“井喷”,透露出中国网上消费的巨大潜力,是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的的交锋。
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认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是新的营销模式的大战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大战。分析人士表示,随着100亿节点的成功突破,中国的零售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线上交易形式已经由之前的作为零售产业的补充渠道之一。
转型为拉动中国内需的主流形式,由此开始全面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升级。“双十一”消费热潮不能沉醉在逐年攀升的数字泡沫中。如果要获得长足发展,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有更多的理性。唯有如此,才不会让“双十一”成为一场“垃圾消费”狂欢节。
双十一开启定金膨胀模式,这是不是精心布局的消费陷阱
定金膨胀模式,我觉得只能算是一种营销手段,称不上是消费陷阱。
定金膨胀就是你在商品预售初期,就下定金,定金会乘以一定的系数来抵扣商品价格。例如你看中的商品原价1000元,你交100元定金,可以充当200元,那么最后你需要支付尾款800元,商品实际优惠100元。
天猫的定金策略是定金付款后需要在需求当天付清尾款,否则定金不予退还。天猫在商品预售页面也明确写明定金不退的条款,同时在提交订单的时候需要在同意支付定金出打钩之后显示定金恕不退还,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双方自愿买卖,所以不算消费陷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商品出售后的退货条件不同,哪怕它写了7天无理由退货,也可能会不退定金的部分。之前就有买家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买了衣服感觉是假货,要求卖家退货,结果只退了尾款部分,定金部分不退,理由是下定金订单时写明了定金不退,因此在付费的时候需要咨询商家了解清楚定金退款问题。
这个方法更多的是保证了卖家的利益。通过预付定金的方式卖家可以了解多少人真正想买我的商品,好提前准备充足的货源,并且也能有效防止跑单,同时营造出奇货可居的感觉,让消费者愿意付费。
因此,从口袋往外掏钱时,还是要谨慎,毕竟出去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了。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