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裁员:主要清退34+职工 华为果真“无情”
1940人阅读
  •   任正非裁员:主要清退34+职工 华为果真“无情”!这是真的吗?华为不是仅次于苹果、三星吗?为何突然裁员!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即将再一次席卷而来了吗?

      最近,关于“华为大力清洗34岁+的老员工"的新闻一直在发酵。消息是从华为的心声论坛传出,具体内容是华为职工反映,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主要针对程序员。一时间,“华为无情”批评四起。

    淘宝故事

      一、无风不起浪

      华为公关对消息予以否定。但这件事明显已经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创始人任正非近期在一份讲话中侧面回应了传言。他采纳的口径是“退休”,而非“清理”。

      同时,他开始用施用鸡汤大法:“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这番讲话让一些华为员工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华为有逾17万名员工,其中45%在研发部门。如果拿34岁和40岁两个结点来算,24岁进华为,部分华为人的职业生涯最多为10年,程序员可能最多会达到16年。难怪,一位36岁匿名的华为消费者业务工程师称,“我们目前都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办,都意识到长久留在华为已不再有保证。”

      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华为公开或非公开透露出来的情况是:

      1、2017年,公司内部备忘录强调了提高盈利的强大压力:“一切要以利润为中心。严格落实精兵战略,针对低产出、低潜力人员实施不合格调整。尤其对主管不迁就,针对在本岗位沉淀多年却无明显进步的管理者优先清理。”

      2、从海外到国内,华为交付工程团队一直在收缩调整。也确实在“清洗”中国区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但“清洗”不等于裁员,不再续约、转岗、分流都是手段。比如“向海外输出”,即使不愿意去海外,让你走的办法还是很多的。

      3、年前,华为裁了部分45岁以上的员工。另外,“45岁退休”的规则也要改,想继续工作的要向公司递交“申请”,不申请的就被认为是自愿离职。

      4、经常提升朋友圈的人最近一定看到过这样一篇微信文章:《深圳两套房 面临失业 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文章男主人公的自述引发了关于“中年危机”的讨论。他自称在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工作,工作10年,两套房,每月还房贷加起来3万元左右。前段时间公司派他出国,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然后辞职。根据自述者“基本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待遇模式,以及与“通过输出到海外变相裁员”的说法呼应等,有人推断作者应为华为老员工,并且年薪可能在百万之上。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心声论坛34岁一刀切的说法不完全准确,但老员工的觉确实是睡不好了。

      二、人心惶惶为哪般?

      互联网公司裁员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但华为这次之所以引起较大的风波。主要是因为华为员工的高收入和年龄划线让众多科技公司的从业人员有了异常悲凉的感觉,通讯行业的程序员尤甚,达到一定层次水平和职位就遇到天花板,远没有那些精力旺盛、无家庭负担的年轻人有竞争优势。

      于员工而言,在最尴尬的年龄被抛弃,痛苦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就连猎头们也都“不猎40+岁的人”,“性价比不高”“残余价值不大”的冰冷标签被打在他们身上。一位有8年人力资源经验的猎头用一句话评论了中兴和华为的区别:“中兴非常国企,是个慢企业,是员工向往的地方,而华为却不是一家适合养老的企业。”用任正非的一句话来总结便是:“华为不是家,与员工是雇佣关系。”

      说白了,高薪吸引人才是华为用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当高薪与贡献不相匹配时,华为要注入新鲜血液,为臃肿的组织瘦身。

    华为

      所以华为员工总结出一个道理,“趁年轻,加班熬夜还吃得消,狠狠赚笔钱”。对于他们来说,每日早九晚十是常态,根本算不上加班。

      三、华为为什么要裁员?

      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表面上很风光——2016年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紧追苹果、三星,以11.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位。

      但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泼来一盆冷水,浇得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手机透心凉。名为StrategyAnalytics的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营业利润为94亿美元,而苹果一家占到85亿美元,苹果用仅有的11%的市场占有率,攫取了全球手机市场91%的利润。而中国的华为、Vivo和 OPPO手机制造商分列二三四名,但利润占比仅为2.4%、2.2%和2.2%。

    任正非

      也许小编对数据的真实性持保留态度,但是国产手机在利润上被苹果甩开一条街确实长期存在。媒体常有“年全球智能手机利润:苹果独占9成”的新闻出现。

      知乎上被点赞最多的答案中的一段话具化了这个问题:

    淘宝故事

      业额增长利润率下降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主管余承东曾公开表示,华为移动部门2016年没有达到内部获利目标,只是营收超过了目标。他表示,移动部门“仍在盈利,但是利润率非常低”。移动部门约占到华为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据一位在华为工作八年的前员工透露,“任老板(任正非)最忌讳的事情就是盘子很大,利润很低。”这一点在任正非2017年1月17日的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讲话中有所体现。任总说,“我只有一个思维——利润”。

      他还给华为终端订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内,服务水平赶上苹果,利润率赶上OPPO/VIVO,并特意强调了一点:“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谁讲一次就罚100元。”“你们说要超越苹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润和服务水平上超越苹果,而不是销售台数。”

      四、华为错了吗?

      华为基本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

      然而,当华为到了利润增长不那么乐观的时候,就要适当吐故纳新了。“拿多少钱就要创造多少价值”,华为的人力导向是:给3个人的钱请2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裁了老员工,才能给剩下的人涨工资。

      外行人可能难以理解,有一个叫做“摩尔定律“的东西,逼迫着芯片速度每18个月翻倍,相应地,需要研发人员的学习进度可想而知。什么“华为碾压高通”、“华为研发成本是国内手机厂商总和”之类都是虚假繁荣,甚至是惨胜,华为真心的回应是,“华为只是一只烂脚”:芭蕾舞好看,却很少人看到演员那只烂脚,那是经年累月苦练的“奖赏”。

      在华为,没有论资排辈的现象。新员工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就成为技术领域专家,任职连跳三四级,这在很多国企是不能想象的;

      在华为,高薪不是说着玩的。你可以不去相信“千人年入500万,年薪百万者破万”的传闻,但2016年,华为人均薪酬费用已经是2015年中兴的3.6倍,在华为养1个员工,可以在中兴养将近4个员工。

      你可以骂华为没人情味,也可以赞同华为的果断和血性,但对于目前读文章的你自己来说,也许无法掌握企业的命运,无法预测未来的危机,唯一可思考的就是,至少应该为几年后将要出现的问题做一点准备了……

      你离32岁、或者是华为的34岁还有多远?

      推荐阅读:

      马云、刘强东、柳传志告诉你:创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

      2017淘宝38女王节有五个护卫在哪抽红包?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发表评论
    昵称
    问答
    网上开店
    淘宝运营
    活动大促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7 www.kaitao.cn (开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